八磁極永磁偏置徑向磁軸承磁懸浮機理研究
趙旭升
(南京化工職業技術學院,江蘇南京210048)
摘要:研究了一種永磁偏置徑向磁軸承,該磁軸承結構簡單、控制方便,偏置永磁體采用嵌入式,裝在控制線圈之間,磁路完全在軸承內部閉合,漏磁較小。研究了其結構,分析了懸浮力產生機理,進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。研究結果表明,該磁軸承控制方便,動靜態性能良好,在飛輪儲能、超高速電機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。
關鍵詞:永磁偏置磁軸承;磁路;懸浮力;有限元
中圖分類號:TM355 文獻標識碼:A 文章編號:1004-7018(2008)06—0007一03
0引 言
按照懸浮磁場的不同,磁軸承一般分為主動磁軸承、被動磁軸承和混合磁軸承三類。混合磁軸承也稱永磁偏置磁軸承,用****磁鐵產生的磁場取代主動磁懸浮軸承中電磁鐵產生的靜態偏置磁場,具有降低功率放大器的功耗,減少電磁鐵的匝數,縮小磁軸承的體積,提高軸承承載力等優點,在高速、真空、超潔凈、核等特殊的應用場合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[1-2]。
磁軸承經濟效益主要決定于機械部件制造成本、控制與功放器件成本及運行成本。前一項直接與磁軸承機械結構相關,而后兩項則直接與功率損耗有關。傳統直流型徑向磁軸承機械結構簡單,但功率損耗大;傳統永磁偏置型徑向磁軸承雖然功耗較低,但結構又較復雜[3]。本文在文獻[4]的基礎上研究了一種新型永磁偏置徑向磁軸承,它采用嵌入式永磁體產生偏置磁通以提供靜態懸浮力,控制線圈僅僅提供控制磁通以克服瞬時負載及擾動,并將永磁體放置于控制線圈之間,磁路完全在軸承內部閉合,漏磁較小,該磁軸承可應用于小尺寸和大氣隙磁軸承的場合。在簡述其結構及工作原理的基礎上,對該磁軸承進行了有限元仿真。結果表明,軸承控制方便,并具有良好的動靜態性能。
1磁軸承結構及其工作原理
1.1磁軸承結構
該永磁偏置徑向磁軸承結構及磁路原理圖如圖1所示。它由徑向定子、徑向控制線圈、轉子鐵心、
轉子及片狀永磁體構成,為減小磁滯和渦流損耗,定子鐵心采用硅鋼片疊壓而成,定子上有8個凸出磁極,4個帶線圈的為控制磁極,繞組固定在4個控制磁極上通電產生控制磁通。4個嵌放永磁體的為永磁磁極,置于控制磁極之間,塊狀矩形永磁體采用稀土材料釹鐵硼制成,鑲嵌在定子永磁磁極中以產生偏置磁通,當轉子徑向穩定懸浮時,轉子在永磁體產生的靜態偏置磁場吸力下處于懸浮中間位置。由于該磁軸承磁極為異極性排列,為減小磁滯和渦流損耗,懸浮轉子鐵心也采用硅鋼片疊壓制成為簡單圓柱體套裝在轉子上。由于該型磁軸承磁通完全在同平面內閉合,所以具有磁通路徑短和漏磁較小的優點,同時,該磁軸承利用永磁體產生偏置磁通,還具有功耗小、軸向長度短的優點,在飛輪儲能、空調壓縮機、渦輪分子泵等高速應用場合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[4]。
1.2磁懸浮機理
從圖l可看出,每塊永磁體產生的偏置磁通分兩路出發分別流經永磁磁極、永磁磁極下氣隙、轉子、控制磁極下氣隙、控制磁極及定子磁軛,再回到永磁體,如圖中帶箭頭實線所示。每個控制磁極上繞有一個集中式繞組產生控制磁通,控制磁通只流經定子磁軛、控制磁極、控制磁極下氣隙與轉子,再經外定子鐵心閉合,如圖1中虛線所示。由于永磁體的磁阻較大,控制磁通不經過永磁磁極,可避免控制磁通與偏置磁通方向相反時對永磁體的去磁。
假設不考慮轉子白重,當轉子處于平衡位置,并且控制線圈在沒有通電的情況下,片狀永磁體在徑向氣隙產生相等的偏置磁通,這樣使轉子受到徑向磁阻力合力為零,穩定在平衡位置,仿真結果如圖2所示。由于結構的對稱性,****磁體產生的磁通在轉子的上下氣隙處是相等的,此時上下吸力相等。如果在此平衡位置時轉子受到一個向下的外擾力,轉子就會偏離參考位置向下運動,造成****磁鐵產生的上下氣隙的磁通變化,即上面的氣隙增大,永磁體產生的磁通減少,下面的氣隙減少,永磁體產生的磁通增加。
由于磁場力與磁通的平方成正比,因此下面的吸力小于上面的吸力,在加入控制磁通前,轉子將無法回到平衡位置。此時位移傳感器檢測出轉子偏離其參考位置的位移量,控制器將這一位移信號轉變成控制信號,功率放大器又將此控制信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