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磁交流伺服技術
第一講永磁同步電動機控制基本原理
高波 沈靖 王貴 (哈爾濱工業大學150001)
【編者按】圍繞永磁同步電動機的控
制技術展開。對以pmsm為伺服電機的交流伺服系統及其控制進行較細致的說明。講座分為四個專題,內容包括永磁同步電動機控制的基本原理、伺服控制器的設計方法及控制策略、伺服系統的構成及實現和pmsm伺服技術的應用,旨在使讀者對永磁交流伺服技術有一個系統的了解。
隨著釤鈷、稀土、釹鐵硼等新型永磁材料的出現,永磁電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發展和完善,用于各種場合。尤其在伺服領域,在電伺服逐漸取代液壓伺服的潮流中,以永磁交流電機作為伺服電機的伺服系統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青睞,因為它不僅具有普通交流伺服系統堅固耐用、維護方便等優點,而且兼備了直流伺服系統所有優良的控制特性。
在永磁交流伺服系統中,應用較為普遍的永磁交流伺服電機主要有兩類:一類為無刷直流電動機;另一類為永磁同步電動機。前者采用方波電流驅動,后者是三相正弦波電流驅動。盡管bdcm伺服系統有轉子位置傳感器簡單、成本較低、材料利用率高、控制簡單等優點,但由于其原理上存在固有缺陷,使得轉矩脈動較大,鐵心附加損耗較大,因此只適用一般精度及性能要求的場合;而pmsm伺服系統能克服bdcm系統的不足,常用于高精度、高性能要求的場合。目前國內外對永磁交流伺服技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pmsm伺服系統上,因此本講座將圍繞pmsm對永磁交流伺服技術進行闡述。
1永磁同步電動機基本結構
永磁同步電動機與一般感應式同步機在定子結構上是一致的,由三相繞組及鐵心構成,且電樞繞組常以“y”連接;在轉子結構上,pmsm是用永磁體取代感應式同步機的勵磁繞組,從而省去了勵磁線圈、滑環和電刷;與普通電機相比,pmsm還必須裝有轉子永磁體磁極位置檢測器,用來檢測磁極位置,從而以此對電樞電流進行控制,達到對pmsm伺服控制的目的。為保證系統精度及運行質量,多采用旋轉變壓器作為pmsm的轉子位置檢測器,與pmsm轉子同軸連接,圖1是永磁同步電機的結構圖。
根據永磁體在轉子上安裝位置的不同,pmsm轉子可分為三類:凸裝式、嵌入式和內埋式,如圖2所示。
圖2a、b兩種結構可減小轉子直徑,從而降低轉動慣量;若將永磁體直接粘在轉軸上還可獲得低電感,利于電機動態性能的改善,一般pmsm多采用這兩種形式的轉子結構。內埋式轉子是將永磁體裝于轉子鐵心內部,它的機構強度高,磁路氣隙小,適于弱磁控制的高速運行場合。
為便于控制,pmsm的定子繞組常采用短距分布繞組,氣隙磁場設計為正弦波,以產生正弦波反電勢。
2 pmsm控制基本原理
任何電機調速控制的關鍵是對其轉矩的控制,轉速是通過轉矩改變的,對于pmsm也是一樣。在pmsm伺服系統中,無論是速度伺服控制還是位置伺服控制,都可轉化為對pmsm的轉矩控制,因此在電伺服技術中,轉矩控制是個重點。對于pmsm控制的基本原理,其實質就是pmsm的轉矩控制原理,為了更好地闡述這一基本原理,先分析pmsm轉矩產生原理。圖3是具有一對磁極的pmsm空間矢量圖。
圖中fr為轉子磁勢空間矢量,由于轉子是永磁體勵磁,故fr=const;fs是給定子通三相正弦交流電時產生的定子磁勢,fr與fs的夾角δ為轉矩角。當定轉子磁極軸線重合,即δ=0或δ=π時,兩磁極系統處于穩定或不穩定平衡狀態;δ=0是穩定平衡狀態(見圖3b),此時只存在平衡磁拉力,而無任何轉
動趨勢;δ=π時是不穩定平衡狀態,稍有擺動即回復到δ=0狀態,可見這兩種狀態下,電機不能旋轉。為使電機連續旋轉,必須保持δ≠0(見圖3c),這樣才能產生轉矩和維持運動。根據電磁學原理,電機轉矩正比于定、轉子磁勢矢量的幅值與其夾角δ的正弦的乘積,即:
可見,δ=90o時,t有****值,在對pmsm的控制中,應使fs⊥fr才能得到****的轉矩輸出。在圖3a中,若在轉子上建立如圖所示的dq軸系,令θ0為d軸與定子a相繞組軸線夾角,三相定子電流分別為ia、ib、ic,則: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