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種螺旋線圈電磁發(fā)射器彈丸受力的仿真研究
楊棟,劉振祥,揚麗佳,沈志,歐陽建明,蔣雅琴
(國防科技大學,湖南長沙410073)
摘要:劉一種螺旋線圈電磁發(fā)射器(HcEL)彈丸受力的影響因素,如彈丸與驅動線圈相對位置、彈丸線圈和驅動線圈尺寸、電流大小等進行了靜態(tài)模擬。結果表明,HcEL彈丸的受力大小與其相對驅動線圈的位置有關,且有一個****受力位置。線圈半徑固定時,彈丸****受力隨線圈軸向長度增大而增大,線圈軸向長度較小時彈丸加速度達到****。彈丸****受力與線圈每匝電流平方成止比,****受力位置不隨電流改變。仿真結果驗證了HcEL的基本理論,并為HcEL結構的設引提供了參數(shù)支持。
關鍵詞:電磁發(fā)射;線圈炮;螺旋線圈炮;彈丸受力
中圖分類號:TM303.1 文獻標識碼:A 文章編號:1004—7018(2010)04—0017—03
0引 言
上世紀中期開始,超高速(大于3 km/s)發(fā)射技術一直是研究的熱點。傳統(tǒng)火炮受到火藥燃氣滯止聲速的限制,其極限速度一般在3~4 km/s附近,而電磁發(fā)射器的彈丸速度則役有這樣的理論限制[1]。1961年K.Thom和J.N0rw00d提出一種螺旋線圈電磁發(fā)射器(以下簡稱HcEL),并經(jīng)過P.Mongeau、F wmiams和近年來美國密蘇里一哥倫比亞大學T.G.Engel等人的研究,取得了顯著進展[2-4]。
HcEL的主要優(yōu)點是具有高電感梯度,一般比導軌炮大2個數(shù)量級。HcEL的發(fā)射器常數(shù)(Launcher coflsfant,為系統(tǒng)電阻與發(fā)射器電感梯度的比值,反映發(fā)射器的結構特征,是一個速度量綱)比導軌炮小1個數(shù)量級;這就意味著,在同樣的炮口速度下,HcEL具有比導軌炮更高的能量轉化效率。所以HcEL是獲得低到中速發(fā)射仍能保持很高效率的一種很好的解決方案[5]。由于高的電感梯度,在同樣的受力下,HcEL只需要比導軌炮更小的電流;炮燒蝕小,使用壽命長[6]。
理論上,精確的解析法求解加速力有一定困難,因為其中涉及到橢圓積分的計算,故必須采用基于有限元的數(shù)值計算方法[7]。本文利用Maxweu 2D軟件對HcEL彈丸受力的影響因素,如彈丸與驅動線圈相對位置、彈丸線圈和驅動線圈尺寸、電流大小等,進行了靜態(tài)模擬。結果表明,HcEL彈丸的受力大小與其相對驅動線圈的位置有關,且有一個****受力位置。線圈半徑固定時,彈丸****受力隨線圈軸向長度增大而增大,但增大趨勢逐漸變緩。線圈軸向、徑向長度比值達到2倍以后,受力增加顯變緩。驅動線圈軸向、徑向長度比為O.55時彈丸速度達到****,彈丸炮口速度****。彈丸****力與線圈每匝電流平方成正比,****受力位置不隨電流改變。仿真結果驗證了HcEL的基本理論,并為HcEL結構的設計提供了參數(shù)支持。
1 HcEL基本結構和理論
HcEL的基本結構如圖1所示,主要由彈丸線圈和驅動線圈組成。電刷使驅動線圈的一段通電,導電的驅動線圈和彈丸線圈總是處于產(chǎn)生****力的****位置。兩線圈中的反向電流產(chǎn)生排斥磁場,加速彈丸前進[8]。
式中:La為彈丸線圈自感;Ls為驅動線圈自感;M為彈丸和驅動線圈之間的互感。
式(3)中,兩線圈磁場相加時互感項為正,而兩線圈磁場相減時互感項為負。將式(3)對距離微分得到螺旋線圈炮電感梯度:
式中:M 為互感梯度;La和Lb不隨距離變化。
將式(4)代人式(2)得到螺旋線圈炮受力公式[9]:
式中:Fhg為螺旋線圈炮彈丸受力;M為彈丸線圈和驅動線圈的互感梯度;I為螺旋線圈炮電流。
2仿真與設計
利用Maxwell 2D進行參數(shù)化電磁場分析,彈丸設計為內置式。驅動線圈和彈丸線圈材料選擇為銅,總電流都設為20 kA(電流密度為7.668 7×108 A/m2)。驅動線圈通電部分長度為16.3 mm,驅動線圈半徑為9.7 mm;彈丸線圈長度為16 3 mm,彈丸線圈半徑為6.3 mm,兩線圈導線直徑為1 6 mm,兩線圈匝數(shù)均為8 5。其Ma—e11 2D模型如圖2所示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