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Lc(多葉電動光柵)動態調強葉片的運動模型
多葉準直器(MLc)原本為替代傳統放射治療中的固定擋塊而設計的,由于其在動態照射野方面靈活方便,功能強,在大照射野治療機上成為實施IMRT技術有力工具。
MLc一般由20~120對葉片組成,每個葉片在等中心(治療機參考中心點)平面上的投影寬度約為1.O或1.2cm,微型的MLc的投影寬度可達1.66mm;各組葉片相向排列,安裝于托架上,葉片可以在托架上運動,其運動方向與射線束軸線方向垂直,每個葉片可以獨立運動。準直器葉片的大小、片數和位置決定了照射野的大小和形狀近似的精確程度。治療計劃系統(TPs)輸出MLc各葉片的位置、運動速度等參數信息。這樣通過調節各照射野的形狀和照射時間,實現IMTR治療。氣動的MLc的基本結構原理如圖8—1所示。圖中,氣動閥門由計算機控制其開度、通過氣缸活塞運動帶動相應葉片運動。每個葉片運動的位置、速度、加速度變量的大小和方向均由計算機輸出的控制信號給出。這樣,各個葉片不同的運動狀態,拼接出與腫瘤投影適形的不規則射野,達到IMRT方式的調強治療。
MLc的適形調強方式主要有MLc靜態調強、動態調強和旋轉調強。動態調強又分為動態葉片調強和動態掃描調強。
1.MLc靜態調強所謂靜態調強是指將射野要求的強度分布進行分級,利用MLc形成多個子野進行分步照射。每個子野照射完后關閉射線,MLc調到另一個子野,繼續進行照射,如此往復,直至所有子野照射完畢。所有子野的強度相疊加,形成所要求的劑量分布。具體實現過程如下所示。
(1)單對葉片控制的劑量分布。將TPs輸出的二維數字強度分布沿葉片方向進行轉換,形成如圖8—2a所示的一維連續強度分布。每對葉片對應一個強度分布圖,由該葉片控制和形成該位置的劑量分布。如圖8—2a所示的圖形即為第一對葉片控制的強度分布。
(2)劑量強度分級。選擇適當的強度間隔,對一維強度進行強度分級,對于強度等級為M的點,其實際照射強度,為其中△Ii為第i級強度間隔。強度間隔的大小決定了劑量分布的精確度。
(3)根據強度分級,將一維連續強度分布變成數字階梯式強度分布,如圖8—2a所示。
(4)確定該對葉片位置的坐標序列。求出每一個強度等級和數字階梯式強度分布的交點,這些交點的橫坐標就是該強度等級下此對葉片的坐標,記為{XL(i,j),xR(i,j)},其中i=1,2,3,…,N,N為葉片的總對數,i=1,2,3,…,M,M為強度等級。
舉例如圖8—2b所示,第1對葉片的第1強度等級的坐標為{xL(1,1),XR(1,1)}。
(5)每對葉片重復上述過程,得到不同程度等級下各對葉片的坐標,它們合成在一起,形成了M個子野。
MLc靜態調強的優點是控制簡單,只需控制葉片的位置,不需控制速度,可調制成任意階梯形的劑量分布。但由于頻繁開關射線,對治療機損耗較大,射束利用率低,效率低。此外,由于劑量分布為階梯式變化,劑量空間分辨率較低。
2.MLc動態葉片調強所謂MLc動態葉片調強是指按選定的速度,控制兩個葉片的相對位置和停留時間,可以得到所要求的空間劑量分布。其特點是,在葉片運動過程中,射線束一直照射不關斷,一對相對葉片總是向一個方向運動,控制兩個葉片的相對位置和停留時間,就可以得到該位置處的輸出強度。所以,應該首先研究葉片的運動規律。
如果照射束的能量是均勻的,而且在照射過程中不發生變化,這時可以不考慮射源波動的影響。在實施動態葉片調強技術時,一對葉片總是向一個方向運動。設葉片的運動方向為蓋軸與射線束軸線方向垂直。在兩個運動著的葉片中,有一片稱為引導片,率先運動到一個位置;而另一片稱為跟隨片,按選定的速度運動。控制兩個葉片的相對位置和停留時間,就可以得到所要求的輸出強度J(x)。
現設引導片的編號為2,跟隨片的編號為1,它們在某x處的位置上停留時間分別為t1(x)和t2(x),則在位置x處的強度I(x)為它們的時間差。
式中,dx/dt是葉片的運動速度;dI/dt是加速器的輸出劑量率,在動態葉片技術中一般假定為常量;dI/dx是所需射線強度隨位置x的變化率。
由式(8—3)可見,強度隨位置的變化率dI/dx越大則要求葉片的運動速度越慢,實現起來也比較容易。變化率dI/dx越小,葉片運動速度越快,實現起來較困難。因為對強度變化率較小的區域,葉片運動速度必須很快,而這往往受到葉片運動****速度的限制。
|